平顶山龙山庙景区招商项目
| 招商项目 |2016-04-18
项目类型:新建
合作模式:合作
项目所属行业:旅游酒店
项目主要内容:
项目介绍:在平顶山新城区向北沿着S236省道5公里即到,是我们平顶山市唯一的一座道教名山。全国有道教名山四十座,龙山名列第十四。龙山庙的李省道长曾经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多次去人民大会堂开会,跟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握手合影。
龙山东连擂鼓台,西邻香山寺,主峰海拔464.3米,山体南北长4.5公里,东西宽3公里,呈西北东南走向。其范围广义上说西至小龙山东至龙山主峰,东接落凫山、平顶山,绵延数里,是外方山脉的一段低山丘陵,包括香山在内。狭义上说,从香山东峰开始至龙山主峰,西接香山,远处看,蜿蜒若龙。龙山古称龙兴山、大龙山。龙山之得名是因上古豢龙氏居此,其阳有豢龙城。豢龙氏是上古与龙有直接关系的少数几个部族之一。《左传》载:“昔有(廖)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,实甚好龙,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。龙多归之,乃扰畜龙,以服事帝舜,帝赐之姓曰董,氏曰豢龙。”追本溯源,豢龙氏是颛顼帝高阳氏苗裔祝融之后。以祝融为始祖的原始部族共有八支,称为祝融八姓。其二为董姓,董姓即以豢龙为氏。豢龙氏这个部族一直存在到夏代,才渐渐湮灭无闻了,留下一个地名龙山。当年豢龙氏部落休养生息的地方从龙山一直南延至沙河中游。唐代时,鲁山县马楼乡宋口村曾有一个豢龙祠(见唐代《元结集》),而龙山脚下有一豢龙城,这些史料进一步验证了龙山是因豢龙氏而得名的。龙是中华民族的圣物,人因龙而兴,地因龙而著。古代中国有四大龙山,《辞源》排序为湖北江陵龙山、河南平顶山龙山、辽宁朝阳龙山、山西浑源龙山。江陵龙山见于南朝刘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,平顶山龙山和朝阳龙山见于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,浑源龙山见于明末清初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。显然其排列是以出处典籍的先后为序的。其实,若按得名之由来说,平顶山龙山应排在第一位。
在市区东部的首山到西部的红石寨之间的一列山脉中,龙山看上去最像一座山。远远望去,龙山如龙首高耸,领袖群山。龙山山腰的竖陡峡是平顶山市区周边稀有的悬崖瀑布,石板沟是亿万年来由水冲刷形成的一道峡谷,谷内怪石嶙峋,溪水潺潺,大片分布着紫红色石英砂岩及碳酸钙岩石。因山体岩沉积压缩形成,故而极具观赏性。其中一块硕大且平整的石头,上边留有两个巨型的马蹄印,据说是当年王莽追刘秀的时候留下来的。说龙山最像一座山,还在于它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。多次踏访过龙山,曾不止一次遇到过龙山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:每当秋雨绵绵时节,龙山山腰便会缠上一道雾状的“玉带”,身处山顶的人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。
龙山春有花,秋有果,杏园、枣园遍布其中,还有漫山遍野的野酸枣、野草莓以及无数种草药。山下马沟村,古名龙兴村,相传夏朝刘累随豢龙氏董父养龙于此而得名。此地民风淳朴,村民热情好客,加之山清水秀,鸟语花香,物产丰富,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。
龙山为道教圣地。龙山山顶有石城一座,就是现的玄武庙。据记载,这座玄武庙始建于东汉,至唐、宋两代规模甚盛,明清时重修,远近知名。解放后此处曾是宝丰县道教协会的所在地,原有无梁正殿3间,东西廊房各3间,大门一间,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废。现在的真武庙是1983年起由马沟村马双历(马兵他爷)等群众捐资重建的,随着近年的扩建整修,龙山庙的规模已大于以前,有老君殿、圣公圣母殿、祖师殿、药王殿、三皇殿等多处建筑。玄武庙的主体建筑为五龙宫,宫前石阶九重,崇台递升。由下仰望,如入云端。宫内塑赤、白、黄、青、黑五龙,腾云驾雾,栩栩如生。五龙宫后是玄君殿,殿内正中供奉玄武帝君,道貌岸然、眼神深邃。五龙宫前是三清殿,殿内正中供奉元始天尊、灵宝道君、太上老君神像。三清殿前为南天门。南天门外是一条512阶的石阶道,宛如一条巨龙直上云霄。玄武帝君是道教尊崇的北方之神,龟蛇交而生玄武。从另一角度说,玄者黑也,武者龙也,是龙的化身。所以在赤、白、黄、青、黑五龙中,黑龙是核心。查阅有关资料,关于道教四十名山,有“十四名山龙山,在河南汝州宝丰县东南四十里,唐徐文旆结庐于此”、“十六名山琅琊山,在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东南”这样的记述。可见龙山庙盛况,古已有之。
现在龙山庙院约有50余亩,另有千余亩可开发利用,随着平顶山新城区的建设规划山下有高尔夫球场,跑马场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