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专访】卫东:大隐隐于市的“城市规划师”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18
↑点击蓝字关注“文化产业研习社”|学习链接社群
...
·第五期专访人物·
「 卫东 」
Part One
▼
· 人 物 说 ·
·忙,是一种享受·
“我最高记录是一天谈5场,本来还有第6场,但是实在谈不下去了,”卫东笑着说。他的朋友圈每天早上是从“刷屏”开始的,十几条深度内容的分享全都是他随手做的标记。“我每天6点准时起床,”卫东笑着说,“许多年前是早晨看各种报纸杂志,现在就翻翻微信。”
·全凭积累·
从新人开始,卫东就是办公室里最勤奋的一个,那时单位九点钟上班,他每天七点半到,比别人早一个半小时,从在国外工作时,他就坚持每天记工作日记,总结营销、谈判等各方面内容的经验,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。
这样长年的积累让他永远都是谈判桌上的专家,无论多新的概念,只要项目相关,他立马了解得清清楚楚,“现在项目很多涉及互联网、产业地产、PE/VC等方面,好多人都觉得我是专家,其实没有,都靠积累。”他认为这应该是投资促进从业者的个人要求,“业态的变化层出不穷,不可能说不懂就不做了。"
卫东也感受到,国内的产业现状正在一步步走向升级,越来越多污染更小,资产更轻的文化产业项目出现在他的客户名单上,这些项目往往更容易和其他行业产生关联,最终带起相关产业的发展,最终越做越大。
如今他正在致力于做为企业方提供SaaS服务平台,通过大数据整合为客户提供分析,让项目运作更多地摆脱个人经验,“也是没有办法,个人精力实在有限。”他笑着说,“我20多年的经验是没法复制的,用数据说话才能有进一步发展。”
·招商不只是招,更是创造·
“这份工作不是最挣钱的,却是我最喜欢的。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从零到一,为客户双方设计出最双赢的方案,整合出全新的产业。”
多年前的一个案例还让他历历在目,一家已经上市的物流公司希望落户广州,卫东团队的一个新人接到了这个项目,但卫东知道,物流公司因为成本过高,广州政府其实并不欢迎。
团队开始想办法挽留这个项目,之前所有的方法都无法借鉴,这时需要的是一种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方案。在深度理解所有政策的前提下,最终他们定下的方案是让投资方整合出一个总部放在广州,一方面广州政府可以得到税收,另一方面物流公司可以享受总部落户的优惠政策。卫东团队还帮他们说服政府在企业总部的用地处低价卖出两块地,双方都得以双赢。
从未有人这么做过,之后当地政府将这个项目做成模板案例对外宣传,“看到总部新大楼建起的消息,会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。”卫东回忆说,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的理由。
▼
京津翼开发区创新联盟产业促进中心主任·卫东
Part Two
▼
· 人 物 志 ·
·卫东·京津翼开发区创新联盟产业促进中心主任
·“学习力”是最基本的能力·
讲到投资促进从业者的素质要求,“学习力”一词在他口中出现得最多,一场咨询会牵涉到海关、规划、劳动力等多方面的问题,卫东本人是西安交大物理专业出身,研究生读自然科学哲学硕士,并没有商科背景。
·要机遇还是安逸,这不是问题·
从事这一行,对机遇的敏感非常重要。参加工作两年,单位派他去在美国的办事处,于是在20多年前,他代表广州政府前往美国。
那是一个出国比登天还难的时期,无数人希望能留在国外,“当时有市委书记,一下飞机就跑了,再也不回来,我们称之为跳机,”卫东回忆。
投资促进驻外人员的工作性质相当于中介,为国外的资本和政府对接各项资源,在他看来,虽然美国的生活非常安逸,但是改革开放初期,还百废待兴的大陆会有太多的机会,“在国外除了房子和车,你还能有什么呢。”卫东评价到,于是在1994年,有了经验后的他决定回国。
“回来后朋友吃饭都恨得骂我,觉得我疯了,”卫东笑称,接替他的是一位北大语言专业的高材生,多年后因为意外被遣送回来,和他聊天时不禁感叹他的明智,“语言在国外也没有了优势,那个同事在美国最后去做大厨帮工,这样也没有回来。”
·大隐隐于市的“城市规划师”·
卫东所在的行业业内人称为投资促进,这么说很少人听说过,但如果换成另一个耳熟能详的词——招商引资,普通人都略知一二。
这个岗位一边为大型企业做服务,帮他们在某个城市落地,另一边服务于以政府、产业地产商为主的企业载体,帮助他们规划业态分布,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工种。“行业非常小众,”介绍自己时,卫东笑称,“但非常重要,可以算是一座城市的规划师。”这不仅仅是安排在哪里建一栋房子,在哪里挖一条河,而是要做到整合多方资源,设计整个产业,在这一行内,卫东已经是顶级“高手”。
PartThree
▼
· 专 访 花 絮 ·
小编 / 本期人物·卫东 / 湾海投资·王赢男
如果你对文化产感兴趣·欢迎与我们联系
▼
· 咨询请加微信 ·